汉风号报道我校语言文化学院徐州家谱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

时间:2025-11-01       来源:语言文化学院       作者:李小委       点击数:

让“纸上生命树”扎根青春沃土,徐州家谱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走进徐州幼专

2025-10-30 16:18:17

10月27日,由徐州市图书馆、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徐州幼专”)、徐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徐州家谱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在徐州幼专校园内拉开帷幕。

活动开幕式由徐州幼专语言文化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剑媚主持。徐州幼专党委书记崔成前,徐州幼专图书馆馆长孙力,徐州市图书馆党支部书记、馆长闫云飞等领导嘉宾出席并讲话。徐州市图书馆副馆长王仁同,徐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家谱馆馆长李含奎及各方工作人员共同与会。

这场以“‘谱’绘徐州情,家风润幼专”为主题的文化盛宴,将承载千年家风记忆的家谱文化“移植”进青春校园,让两汉古都的厚重文脉与新时代青年的文化追求同频共振,为赓续徐州文脉注入鲜活力量。

走进徐州幼专图书馆展厅,一场沉浸式家谱文化体验徐徐展开。主题展板前,“汉风青年说”宣讲团的讲解员们正以生动的语言为观众解读家谱密码:从“堂号”背后的家族迁徙史,到《权氏家谱》中明朝重臣权谨的忠孝典故;从《陇西堂李氏族谱》记载的清代状元李蟠治学之道,到徐州姓氏图谱中暗藏的南北交融基因……冰冷的文字在青年学子的讲述中化作鲜活的家族记忆,引得观众驻足沉思。

展厅中央,20幅经典家风家训书法作品沿墙悬挂,徐州书法名家的笔墨间流淌着“修身齐家治国”的千年智慧。“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些穿越时空的训诫,在当代青年眼中依然振聋发聩。展柜中陈列的数十部家谱实物更成为焦点:明代《权氏家谱》的泛黄纸页上,权谨为母守孝三年的故事跃然眼前;清代《李氏族谱》中,李卫治水安民的功绩被详细记载。徐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李含奎现场解读:“每一部家谱都是家族的‘精神基因库’,优秀人物的诞生从来不是偶然,而是良好家风滋养的结果。”

最受欢迎的当属拓印体验区。在徐州市图书馆老师与徐州幼专语言文化学院王飞博士的指导下,学生们化身“文化传承者”,手持拓包、轻敷宣纸,将家谱中的文字与纹饰复刻成永恒。

活动期间,一场题为“守护经典,弥合时间的遗憾——古籍保护与修复浅解”的专题讲座引发热烈反响。徐州市图书馆历史文献部负责人张菲菲通过大量图片与修复视频,揭开了古籍修复的神秘面纱:从虫蛀破损的纸页修补,到褪色文字的加固复原,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心。当看到徐州地区家谱古籍修复前后的对比图时,现场掌声雷动。中文专业学生王雨桐说:“原来家谱不仅是家族档案,更是需要守护的文化遗产!”

活动尾声的专家座谈会上,文化传承的命题被赋予新内涵。徐州市图书馆副馆长王仁同阐释活动初心:“家谱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脐带’,我们希望通过年轻化的表达,让青年在身份认同中筑牢文化自信。”徐州市谱牒研究会李秘书长则从地域文化视角剖析:“徐州作为两汉文化发源地,其家谱文化兼具北方的大气与南方的细腻,这种多元包容性正是文化传承的活力所在。”

面对数字化浪潮,非遗传承人张老师提出新挑战:“如何让家谱在云端‘活’起来?如何平衡隐私保护与共享需求?”学生代表张梓腾的发言令人欣喜:“这次展览让我对家族故事产生好奇,我打算利用假期整理爷爷口述的家族史。”

据悉,徐州家谱文化进校园活动是徐州市图书馆一项长期开展的特色项目。徐州幼专语言文化学院将与市图书馆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通过“展览+体验+讲座”的立体模式,持续推出以家谱为代表的古籍文化等特色活动。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言文化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剑媚表示:“家谱是“纸上的生命树”,根系深扎历史,枝叶舒展未来。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展示,更是一场唤醒家族记忆、凝聚文化认同的精神之旅。”

记者 李小委

报道链接:https://hfyapp.hanfenghao.com/contentDetail?c>

二审:徐剑媚  编辑:陈秋池  三审:王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