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品牌建设活动】“教授荐书”第五十期

时间:2025-09-24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作者:张潇雨       点击数:

写在前面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生存下去的营养品以及所需的阳光。读一本好书,不仅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洗涤我们的人生,更能使我们得到人生中真正的享受!


本期概要


推荐教授简介


李玉龙,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教授,中共党员。现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1项、省高校人文社科重大项目1项,完成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1项,获“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来校工作6年来,发表学术论文7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篇,AMI扩展1篇、AMI入库2篇。


推荐理由

《教育之眼》

人类教育中无论是生产经验的传授,还是社会行为规范的教导,都不是产生于人的本能需要,而是人们意识到的社会需要,在明确意识的驱动下产生的有目的行为。该书作者走访教师的常态课堂,考察学校的管理和建设情况,并给出了评价和建议;同时,在阅读书籍、参加教研活动以及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对一些教育教学现象表达自己的思辨理解。围绕课程教学指导、教师发展引领、学校管理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和阅读提升、心灵修炼等方面,本书展现了一个优秀教育工作者应当具备的核心素养与实践智慧,能助力学为人师的师范生修炼领导力、学习力,为其专业化发展和生命成长提供启发。



《当代课程与教学问题十四讲》

该书围绕课程、教学、评价、教研四大领域改革课题,旨在探索当代课程与教学问题的概念建构路径。一是重构旧有概念。基于课程内容,把单一的课程内容扩展为对象性内容、过程性内容、结果性内容叠加融合的复合性内容整体,为课程内容结构化改革开辟出培育核心素养的空间和路径。二是深化新兴概念。基于课程资源,把教学内容的来源和教学活动的条件纳入课程资源的视野,细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组成关于课程资源的核心概念和关联概念群,共同引领和支撑学校课堂教学层面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活动。三是填补空缺概念。基于教学指令,推动学生作为“人”的因素直接与那些“物”的教学因素双向多维交互作用,为素养导向的育人方式改革开辟新的方向和思路。



《教育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区块链和机器人技术如何赋能》

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进个体发展,教育的最基础功能是影响社会人才体系的变化以及经济发展,教育的最深远功能是影响文化发展。教育不仅要传递文化,还要满足文化本身延续和更新的要求。那么,数字技术,尤其是那些基于人工智能、学习分析、机器人等的智能技术将如何变革教育?该书聚焦于当前智能技术如何改变课堂中的教学、如何变革教育组织和系统的管理,不仅深入探讨了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如人机交互下的学习个性化、浸润化、多元化、具身式转型,以及对区块链文凭认证进行了展望性阐述,为高职生融入数字教育、推进学习方式嬗变提供了优选路径。


二审:刘伟  编辑:陈秋池  三审:王震